如何提高有效溅射面积 与 溅射速率
变量定义与物理机理
有效溅射面积
“样品上的有效溅射面积”是指样品表面能有效接受溅射粒子并形成均匀薄膜的区域。此面积受靶直径、靶–样品距离、样品尺寸、旋转机制等因素影响。靶–样品距离越小,覆盖区域越集中,溅射速率更高,但覆盖均匀性可能受影响。
溅射速率
溅射速率是单位时间内沉积在样品上的薄膜厚度,受靶功率、气压、溅射模式(DC或磁控)和靶–样品距离影响。一般来说,靶–样品距离越小,溅射速率越高。磁控溅射通过磁场增强离子化,提升溅射效率,速率高于普通直流溅射。
有效溅射面积分析
几何关系与覆盖区域
假设靶直径为50mm,靶–样品距离为H。有效溅射面积取决于靶材发射粒子的扩散角度。当靶–样品距离较小(如40mm),有效面积接近靶直径;当距离较大(如120mm),有效面积增加,但边缘粒子通量较低。
DC溅射与磁控溅射差异
针对VPI仪器的估算
样品距离靶50mm时,溅射覆盖直径约46mm;距离增至100mm时,覆盖直径约81mm,但速率将降低。建议根据样品尺寸调整靶–样品距离,以平衡覆盖面积和速率。
溅射速率分析
速率影响因素
溅射速率与靶功率、靶–样品距离、气压等因素密切相关。增加靶功率或减小靶–样品距离通常可以提高速率,但也可能导致薄膜厚度不均。磁控溅射通过增强通量提高速率,相比普通DC溅射,磁控溅射的速率要高出不少。
VPI仪器估算
在VPI仪器中,靶直径为50mm时,距靶50mm时的速率较高,约为10nm/min;而当距靶100mm时,速率可能降至6-7nm/min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靶–样品距离、功率设置以控制速率。
建议:靶–样品距离选择
建议:功率与气压调节
建议:样品旋转与均匀性